科研 | 基于博奧晶典Affymetrix水稻表達譜芯片 華中農大張啟發(fā)院士科研團隊PNAS發(fā)表水稻研究重要成果
日期:2015-12-15 來源:

  側分枝模式(包括分蘗和花序分枝)決定著許多谷物的籽粒產量。華中農業(yè)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在水稻中鑒定了一個由microRNA和轉錄因子組成的、控制營養(yǎng)(分蘗)和生殖(稻穗)分枝的調控網絡。這一成果發(fā)表在12月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。
  禾本科植物在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會出現(xiàn)分蘗和稻穗分枝,分蘗是指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處所發(fā)生的分枝。這種分枝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禾本科植物的多樣性,同時也是許多谷物籽粒產量的重要決定因素。
  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調控水稻分蘗和稻穗分枝的基因網絡由miR156/ miR529/ SPL和miR172/ AP2通路組成。SPL基因對分蘗進行負控制,但正調控花序分生組織和小穗轉變。SPL過少或過多都會減少稻穗分枝,但作用機制并不相同。
  
研 究者通過Affymetrix 水稻表達譜芯片實驗,確認了miR156/SPL的下游調控基因,進一步明晰了調控水稻分蘗和稻穗分枝的基因調控網絡,這項研究為理解禾本科植物的分枝調 控提供了重要啟示,在水稻的遺傳改良中有很大的應用前景。其中,Affymetrix水稻表達譜芯片實驗在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完成。
  
作為我國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、華中農業(yè)大學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主任,張啟發(fā)院士帶領的課題組長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組研究,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、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、雜種優(yōu)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、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。